气体保护焊(以 MIG/MAG 焊为例)
核心原理
通过连续送进的焊丝作为电极,电弧熔化焊丝与母材,同时喷出惰性气体(MIG 用 Ar)或活性混合气体(MAG 用 Ar+CO₂)隔绝空气,保护熔池。
技术特点
优势:设备成本低、操作灵活、对装配间隙容忍度高(可达 0.3mm),适合中厚板(1-10mm)及大面积焊接。
局限:热输入较大,变形相对明显;焊缝成形精度较低,后续可能需要打磨。
典型应用
汽车车身框架、钢结构件、管道焊接等批量生产场景,尤其适合低碳钢、低合金钢、铝合金等材料。
气体保护焊是 “性价比之选”,适合常规、中厚、低精度要求的场景;激光焊是 “精度优先之选”,适合薄壁、精密、高要求的高端制造场景。若需兼顾两者优势,可考虑激光 - 气体保护复合焊(如高铁车体、厚壁不锈钢容器)。
日常操作与保养
工作前确认接地可靠(接地电阻≤4Ω),避免触电或设备故障。
停用超过 1 周时,需放空气管内残留气体,防止 moisture (水分)在管内凝结(尤其南方潮湿地区),避免焊缝产生气孔。
铝合金焊接后,需及时清理送丝系统残留的铝屑,防止铝氧化皮堵塞导管或磨损部件。
冷却系统
激光焊设备依赖水冷系统(激光器、激光头均需冷却),需每日检查冷却液液位(低于刻度线时添加专用冷却液,禁止混用自来水),每周检测冷却液电导率(超过 10μS/cm 需更换,防止腐蚀管路)。
水冷机过滤器每 3 个月更换一次,避免杂质堵塞冷却通道,导致激光器过热报警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