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MA 认证的流程
准备阶段:
明确申请的检测项目范围(需在国家认可的检测能力清单内);
建立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(通常需至少 3 个月试运行);
提交申请材料(如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申请书》、法人证明、设备清单、人员资质等)。
审核阶段:
形式审查:监管部门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、合规性进行初审;
现场评审:评审组实地核查实验室的设备、人员、管理体系运行情况,包括盲样测试、现场操作考核等。
审批与发证:
评审通过后,由发证部门批准并颁发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》;
证书上会明确认证的检测范围、有效期等信息。
注意事项
检测报告需加盖CMA 标志才具有法律效力,且报告中的检测项目需在认证范围内;
机构若新增检测项目或变更地址、法人等信息,需及时向监管部门申请变更审核;
与其他认证的区别:CMA 是中国法定资质,而 CNAS(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)是自愿性国际互认认证,两者可并行申请。
认证证书颁发:如果认证审核通过,在认证证书颁发之前,需要根据认证机构的要求缴纳相应的认证费用,并与认证机构签署认证证书的使用协议,以确认将遵守认证要求和维护证书的有效性。之后,认证机构会将认证证书正式颁发给申请人,并将有效期、认证范围等信息记录在证书上。
注意事项
所有材料需真实、完整,且复印件需加盖实验室公章;
体系文件需经过内部评审和批准,确保符合实际运营情况;
不同地区的资质认定部门可能存在细微要求差异,建议在咨询机构指导下结合当地政策补充材料。
提前梳理并准备这些材料,能有效提高 CMA 认证的效率和通过率。